緊跟信息化潮流,從單純農技服務轉向構筑現代農業產供銷服務新網絡
農技110,從一部電話到一張網
足不出戶,農民生產的好產品就能賣出好價格;發一條生產求助信息,農民就能迅速得到全省農技專家幫助。海南農業科技110搭上信息化快車,從一部電話走向一個網絡,從單純農技服務轉向構筑現代農業產供銷服務新網絡。
農民網上求助一呼百應
“苦瓜葉片沒有光澤,長勢變慢,什么原因?怎么解決?”今天上午,屯昌縣楓木鎮一位苦瓜種植戶用手機在農業科技110農博網微博上發出一條求助信息,并上傳一張苦瓜長勢照片。
兩小時后,這條求助信息后面跟來一串答案:“從圖片看,葉片有不規則水漬斑點,瓜條有凹陷病斑,判斷是苦瓜疫病。”“多施有機肥,不能大水漫灌,及時清除病葉并燒毀。”“選用25%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~1000倍液……每隔7天噴1次,噴藥要細致,所有葉片及瓜條都要噴到。”
三個跟帖分別來自屯昌縣楓木科技110服務站、澄邁縣文儒科技110服務站和省農科院瓜菜研究所的農技專家。
科技110農博網是省科技廳開發的服務系統,農民通過手機發出求助信息后,工作人員讓相關農技專家進行關注,專家們第一時間就可從不同方面給予解答。
省農業科技110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吳貴強說,以前科技110服務只有一部電話96310,農民撥打求助電話后,會自動接通附近的科技110服務站,只有一個專家提供服務;科技110農博網則不一樣,農民發出求助文字和圖片信息后,全省相關專家都會收到,專家可以通過遠程會診,以跟帖的方式,提出全面解決方案,服務效率高,針對性也強。
在農業科技110農博網上,記者看到,有200多位農技專家隨時接受農民技術咨詢,還有51種近萬冊熱帶水果、冬季瓜菜、熱帶作物等農技圖書供農民隨時瀏覽學習,此外,各地農民還可以在這里隨時了解當地的天氣情況,從而進行針對性的田間管理。
“線上”銷售農產品
農業科技110不僅幫農民解決種植難題,現在,還幫農民在網上銷售農產品。
海口市演豐鎮的新和農莊,高科技種植200多畝綠色蔬菜。今天上午,農莊采摘600多斤上海青、馬來綠和韭菜等蔬菜,在地頭就賣了2500多元。
“以前,蔬菜要拉到海口的高登街市場,兩個人從凌晨3點站到6點才能賣完,平均每斤只賣2元。”農莊負責人孫學洋說,現在不用了,農業科技110農博網商城下訂單,我們利用3G技術,生產實現全程追溯,保證訂單產品質量,他們每天派人到地頭收購,平均收購價達到4元。
新和農莊是科技110農博網商城定點生產基地,采用大棚設施生產,不用化肥、農藥,只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,生產的蔬菜品質好,但成本也高,每斤成本2元左右。現在,通過科技110農博網商城訂單生產,好產品賣出了好價格。
進入農業科技110農博網商城,記者看到,這里銷售的不僅僅有新和農莊的蔬菜,還有糧油副食、水產海鮮、肉禽蛋乳、花卉盆景等7大系列近200種農產品。據介紹,這些產品都是農業科技110利用3G技術引導農民建立的規模基地種養出來的,上線銷售的農產品都經過農殘檢測。
農博網商城銷售總監孫丹丹說,農博商城網利用科技110技術和信息優勢,引導農民訂單生產,保障產品質量,實現好產品賣好價格,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。
構建現代產銷服務網絡
從一部電話發展到一個網絡,海南農業科技110轉型升級,得益于科技部的支持和省領導的關心。
2012年底,全國政協副主席、科技部部長萬鋼來海南視察,了解到海南農業科技110開發手機服務系統,極大提高服務農民效率,要求海南進一步創新建設“農博網”。省領導視察農業科技110時,提出要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提高服務農民的水平。
省科技廳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契機,組織海南信息島技術公司、聯通海南分公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,整合資金,創新思路,本著政府引導、企業參與、市場運作的原則,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,整合微博、百科知識、電子商務等現代信息服務模式,集成移動互聯網、精準生產管理、二維碼、物聯網等技術,高效解決農民生產技術難題,向農民提供優質化肥農藥種苗,幫助農民銷售優質農產品,初步構筑現代農業產供銷服務新型網絡。
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,農博網提供基于手機、移動設備等農民“用得起”、“會用”的基礎服務,打通農業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,農民通過一部手機連接一級政府、一個專家團、一個市場,讓農民與土地之外的世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,為海南農業綠色崛起注入新動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