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提要] 成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, 11個鄉鎮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,116個村委會設立檢測點,各瓜菜收購商自設檢測點,形成縣級檢測中心、鄉鎮檢測站、農村田間檢測點和瓜菜收購檢測點“四位一體”的冬季瓜菜安全檢測體系。

工人在嫁接圣女果苗

優化種植品種 提高產量和品質
10月23日,商報記者從陵水農業委員會獲悉,今冬明春,陵水冬季瓜菜計劃種植面積17萬畝(含部分二茬),總產量在36.5萬噸以上。
其中,西瓜2.5萬畝,哈密瓜3萬畝,長豆角1.6萬畝,尖椒1.2萬畝,苦瓜1萬畝,圣女果6萬畝,毛節、冬瓜0.5萬畝,其他瓜菜1.2萬畝。與去年同比,西瓜、哈密瓜種植面積持平,長豆角、尖椒等作物種植面積減少,圣女果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。
在穩定面積的前提下,陵水不斷優化種植品種,提高產量和品質,重點推廣的品種有:西瓜(主要是蜜童、墨童、黑美人)、哈密瓜(主要是金蜜6號、長香玉、金海密)、圣女果(主要是亞蔬11號、千禧、金皇后)、豇豆(主要是白仁和瓊豇3號)、季豆(主要是珍珠白玉豆),以及黃燈籠辣椒、苦瓜等25類49個主導品種。
廣泛宣傳動員 確保政策傳播到位
據介紹,目前陵水主要采取媒介宣傳和培訓的方式,提高基層干部和群眾對冬季農業各種惠民政策的知曉率。一方面,縣、鄉、村上下聯動,層層部署,采用電視、廣播、網絡、報紙、墻報、宣傳欄等多種媒體,大力宣傳國家和省縣對冬種生產的惠農政策,積極引導農民擴大冬季作物種植面積,營造發展冬種生產的良好氛圍。另一方面,采取農技員入戶宣傳和舉辦培訓班等方式,對冬種工作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培訓,提高群眾對種植作物的優良品種了解,引導農村調整種植結構,促進農民增收。
按照各鄉鎮冬季農業生產現狀,對各鄉鎮的冬種生產面積進行合理建議規劃,并進行監督指導,傳導壓力,要求各鄉鎮采取有效措施,把擴大冬種面積,提高冬種覆蓋率當做冬季農業的首要任務來抓。并廣泛動員農民群眾,積極增種、擴種冬季瓜菜面積,大力促進圣女果、西瓜、豇豆等生產發展,擴大綠肥覆蓋面,努力擴大冬種生產面積,力爭冬種面積穩定在17萬畝以上。
強化技術推廣 增加生產科技含量
據陵水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在努力增種、擴種的基礎上,不斷提高全縣冬種科技含量,促進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安全、生態作為提高冬季農業生產水平的重點。突出主導引進優良,促進品種高產優質化。依據土地資源優勢和種植經驗,積極發展圣女果、長豆角、四季豆等市場好、效益高的主導瓜菜種類,并不斷推廣優良品種,提高產量和質量。以圣女果為例,引進了亞蔬11號、千禧、金皇后等3個品種,經過不斷優化,陵水光坡出產的圣女果,品質和價格都顯現出明顯的優勢。
在引進優良品種獲得成功的基礎上,進一步推廣、創建圣女果育苗產業基地,為推廣圣女果優良品種的種植保駕護航。目前,陵水圣女果育苗基地年規模在300萬-800萬株的有5個,農戶育苗規模在10萬-50萬株的有60多家。預計今年陵水全縣圣女果苗在8000萬株左右,不僅能夠滿足全縣6萬畝圣女果種植種苗需求,還可為其他周邊市縣提供圣女果種植種苗需求。
三級聯動四位一體 嚴把質量關
近年來陵水不斷加大資金投入,建立健全布局合理、職能明確、運轉高效的縣、鄉(鎮)、村三級冬季瓜菜質量安全檢測機構,完善冬季瓜菜質量安全檢測體系,實施從源頭進行監控。將農業生產基地、冬季瓜菜品種、農資經營單位和農業投入品種全部100%納入監控范圍,確保豇豆、苦瓜、四季豆、西瓜100%實行憑證出島。冬季瓜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國家農業部和我省的要求,國家農業部和我省禁用農藥檢出率為零,冬季瓜菜質量安全重大事故零發生。
成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, 11個鄉鎮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,116個村委會設立檢測點,各瓜菜收購商自設檢測點,形成縣級檢測中心、鄉鎮檢測站、農村田間檢測點和瓜菜收購檢測點“四位一體”的冬季瓜菜安全檢測體系。實行屬地管理,原則上“誰的轄區,誰負責檢測”,檢測不合格的瓜菜不允許采收、收購、銷售、出縣、出口和上市,確保農產品質量全面提升。
加大投入打造品牌 抓好生產關
據介紹,經過幾年的努力,陵水的設施農業、有機農業已創出了自己的品牌,形成了一定規模。截止目前,全縣農產品注冊商標的數量達50個,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的3個,分別是“涯之果”芒果、“魯宏”荔枝、廣陵公司雜交水稻,其中“涯之果”芒果還獲得GAP良好認證;在今年5月屯昌海南品牌農產品展銷會上,陵水本號鎮農戶種植的“馬來西亞1號”菠蘿蜜榮獲第五屆海南(屯昌)農民博覽會菠蘿蜜擂臺賽“菠蘿蜜王”稱號,為陵水農產品品牌形象再添風采。目前,正在全力打造圣女果地理標志品牌,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,延伸產業鏈條,爭取進一步提升圣女果經濟效益,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、有實力的農業企業開辟農產品出口渠道,發展外向型農業,努力實現品牌農業效益最大化。 |